DB5223∕T 53-2024 冬闲田黑木耳栽培技术规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ID

17A9D8AE06474C4BBB2687A62D696EC2

文件大小(MB)

0.29

页数:

9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65.020.20,CCS,B 39 5223,贵州省黔西南州地方标准,DB 5223/T 53—2024,冬闲田黑木耳栽培技术规程,Technical standard of cultivating for wood ear,in the winter leisure field,2024 - 07 - 17发布,2024 - 10 -17实施,黔西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 5223/T 53—2024,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 1,4 产地环境 ...2,5 栽培季节 ...2,6 栽培基质 ...2,7 菌种 .. 2,8 场地设施 ...2,9 栽培工艺流程 栽培工艺流程 ..3,10 栽培技术要点 栽培技术要点 .. 3,11 晾晒及贮存 晾晒及贮存 ...5,12 菌渣处理 菌渣处理 ..5,DB 5223/T 53—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册亨县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提出,本文件由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黔西南州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册亨县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贵州荣善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册亨县发展和改革局、册亨县农业农村局、黔西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佳佳、韦凤、刘波、韦功豪、苏荣荣、周宇、张万芹、王勋、马丽凯、王安蓓、涂元祥、陆远琴、岑启根、黄思垠、黄宗康,DB 5223/T 53—2024,1,冬闲田黑木耳栽培技术规程 冬闲田黑木耳栽培技术规程 冬闲田黑木耳栽培技术规程 冬闲田黑木耳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冬闲田黑木耳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季节、栽培基质、菌种、场地设施、栽培工艺流程、栽培技术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选用冬闲田为种植场地、采用地摆方式的黑木耳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6192 黑木耳,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GB 19169 黑木耳菌种,LY/T 2841 黑木耳菌包生产技术规程,NY/T 1846 食用菌菌种检验规程,NY/T 2375―2013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3 术语和定义,GB/T 6192、GB/T 1272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黑木耳 wood ear,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木耳目Auriculariales、木耳科Auriculariaceae,木耳属 Auricularia 的一类可食用大型真菌,别名木耳、光木耳,[来源:GB/T 6192―2019,3.1,有修改],地摆栽培 ground arrangement cultivation,将黑木耳菌棒(袋)竖直摆放在畦面上或斜靠在由支架捆绑的铁丝上进行出耳的栽培方法,冬闲田 winter leisure field,秋收之后的闲置田,DB 5223/T 53—2024,2,短菌棒(袋) cultivation short-bags,使用宽 15 cm~18 cm、长 33 cm~36 cm 规格的菌袋制作的短菌棒(袋),长菌棒(袋) cultivation long-bags,使用宽 15 cm~18 cm、长 50 cm~55 cm 规格的菌袋制作的长菌棒(袋),4 产地环境 环境选择,产地附近应无污染源、无有毒气体、远离养殖场,环境质量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 场地选择,选择收割后的冬闲田,地势应平坦、不积水,冬季最低温度在 0 ℃以上、通风良好、水源充足,地面用熟石灰施撒消毒。 生产用水,应符合 GB 5749 的规定,5 栽培季节,一年生产一季,在7月中旬至9月制作菌棒(袋)并接种,10月中下旬至11月下地,次年3月末、4月初完成黑木耳管理和采收,6 栽培基质,主料宜选阔叶树的硬杂木木屑,不使用针叶树及含芳香油的阔叶树木屑;辅料应无防腐剂添加。主、辅料质量应符合 NY 5099 的规定,7 菌种 菌种品种,应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宜优先选择满足以上性状的省级及以上相关部门审(认、鉴)定或登记(备案)品种。 菌种质量,应符合 GB 19169 的规定,不同来源、批次的菌种使用前按 NY/T 1846 的规定检验菌种质量,8 场地设施,DB 5223/T 53—2024,3,培养室,应通风良好、干燥、避光。使用前 48 h 清洁,并进行消毒杀菌和灭虫,用药按 GB/T 8321 的规定执行。 短菌棒(袋)地摆栽培场地,将选择好的场地平整作畦,中间高,呈龟背样。畦高 10 cm~15 cm,宽 120 cm~160 cm,过道宽40 cm~50 cm,长度根据场地而定。畦面覆盖带孔黑色薄膜,在畦床中间安装喷水带或微喷灌。 长菌棒(袋)地摆栽培场地,将选择好的场地平整作畦,中……

……